Search

#murmur

進入社畜人生滿一個月之後,能在這裡經營的時間減少了許多,另一個...

  • Share this:

#murmur

進入社畜人生滿一個月之後,能在這裡經營的時間減少了許多,另一個方面則是因為觸及率與互動率的長年窠臼讓我厭煩,社群媒體的核心意義從來就不在溝通,大多時候在於你能「賺」到多少人按了追蹤、按出他們喜怒哀樂,把每一個人化約成一個沒有生命的商品、一個數字,接著它們共同集結起來形成你所看到的追蹤人數與按讚人數。
 
買賣開始失去意義,真實的溝通也開始變得無效,因此最能變成能激化雙方不同意見對立的溫床。我的同溫層今天分享最多的一篇文章是有關國民黨培育網路輿論的營隊報導,當中趙少康有句話說,不要寫3000字的新聞,那不會有人要看,300字寫不出重點,這新聞就廢了。我知道很多人當笑話看,但殘酷的是,這的確是整體媒體環境的困境——淺碟、不求深度,因為點閱率、注意力經濟至上——也是老生長談,就算追求深度(而且是母體極小的同溫層),它只不過是一串超連結,或更多是漂流在臉書動態流上的一個幾天後就被遺忘的區塊——一直到大事發生,人們才會重新挖出來。
 
幾個讚在臉書面前看似如此卑微,一個人的關懷其實在這些面前也變得什麼都不是。我經營這個佛系社群六年,人情冷暖,邀約來來去去,不過如此。

寫這些只是因為認了,反正演算法已經把這裡的觸及率降得很低,索性我把它當作日記來寫,反而快樂很多。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